1
「由政府到治理」(from government to governance)乃是現今公共行政的重要發展趨勢。請說明此一現象之主要意涵與其對我國政府運作的實際影響。 (104)
2
近年來,治理(governance)典範對於公共行政產生深刻的影響。請舉例具體說明,治理典範對於公部門的財務行政和人事行政產生那些重要的影響? (104)
3
晚近,治理(governance)概念深刻地影響公共行政的理論與實務,國家和社會在治理上的角色與功能,進一步被討論與反思。試就所知,分別論述「國家中心說」和「社會中心說」觀點下的治理意涵,並比較兩者對於政府治理模式的價值偏好有何差異? (103)
4
簡述公民社會(civil society)興起,對當代政府治理的重要意義為何? (102)
5
試述「跨域治理」的學理意涵與運作面向各為何? (101)
6
今日政府的行政革新必須採行 E 治理(E-Governance)途徑,以提升政府績效。請就 E 治理的背景因素、E 治理之各種工具的功能,加以論述。 (101)
7
試述「全球治理」的環境系絡意涵為何?涉及那些重要運作課題? (101)
8
跨域治理乃是晚近公共治理的一項重要課題,現請論述,何謂跨域治理?在後現代化系絡下,跨域治理的背景因素為何?跨域治理的特質為何? (100)
9
人類社會活動網絡化是全球化趨勢下的重要特質之一,行政機關也無法置身於外,亦有結網的活動,稱之為「行政網絡」。現請論述,何謂「行政網絡」?結網的目的與對象為何?行政機關在爭取網絡核心地位的優勢為何?行政機關可採用那些做法以維持共生互賴關係? (100)
10
臺灣推動社區治理多年,其主軸從社區營造逐漸轉向更為多元的地方永續發展,維持地方自主性與營造社區特殊性。試問依據前述架構,從 921 震災之後,當地成功的社區治理個案中擇一,簡介個案內容並針對其具體策略與措施,加以評述。 (99)
11
何謂跨域治理?試分述其概念意涵及運作特質各為何? (98)
12
試就所知,說明治理(Governance)的基本意涵為何?根據學者 B. Guy Peters 的觀點,治理轉型模式可分為那幾類,其各自特點為何? (97)
13
傳統治理模式在20 世紀末產生新型治理模式的背景因素為何?新興的治理模式又為何?試分別說明之。 (96)
14
試說明治理(governance)之意義為何?因應當代系絡變遷的治理新途徑為何? (96)
15
針對當代大環境的變遷趨勢,政府將會面對的宏觀課題,在施行治理時所採行的因應新途徑,若由環境系絡對應之,分別有全球化(globalization)、資訊化(informationalization)及後現代化(postmodernization),請由此三項系絡探討治理之新模式。 (96)
16
何謂「治理」(governance)?試析論此一概念對台灣公共行政學術研究之啟示。 (94)
預定日期 : 完成日期 : |
|||||||
重點159 : 環境變遷治理新途徑 |
|||||||
全球化 (Globalization) |
意義 |
1. 全球化 : 一種過程,跨越國界藩籬,走向整合或融合 2. 全球主義 : 世界所呈現的一種樣態 (態度) |
|||||
特徵 |
網路的複雜連結 |
多重的關係而非單一的連結 |
|||||
洲際性的連結 |
空間距離上須是洲際性的連結 |
||||||
不意味著全面性 |
非意指包含地球上全部的國家或所有的區域 |
||||||
面向 |
經濟全球主義 |
正視各種經濟整合對本國經濟的影響 |
|||||
軍事全球主義 |
如美、中、台三邊關係 |
||||||
環境全球主義 |
關注全球環境問題對本國的影響 |
||||||
社會和文化全球主義 |
如消費文化、流行文化 |
||||||
作為 |
彈性主權、代理機制、增修法律 |
||||||
層級 |
超越國家 |
涉及洲際與國際的事務 |
|||||
國家 |
全球化系絡下對各國內政所產生的影響 |
||||||
次國家 |
全球化系絡下對地方政府機關的影響 |
||||||
資訊化 (Informationalization) |
意義 |
又稱電子化治理,指應用當代資訊科技所施行的治理,目的在提升政府的績效 |
|||||
面向 |
電子化民主 |
線上公民會議、線上滿意度調查、線上投票 |
|||||
電子化服務 |
線上申請案件、線上申報所得稅 |
||||||
電子化管理 |
應用數位工具進行組織內部事務的各種管理 |
||||||
功能 |
增進理解、蒐集資訊、資料整合、溝通網路、模擬決策 |
||||||
後現代化 (Postmodernization) |
意義 |
又稱跨域治理,指跨越轄區、跨越機關組織藩籬的整合性治理作為 |
|||||
思維模式 |
社會朝向後工業社會或後現代社會變遷,從現代的功能高度分化轉型成一種「超分化」的現象 |
||||||
特質 |
兼具宏觀與微觀 視野的理念 |
主張不同層級或不同轄區的政府間在處理相同或相關的公共問題時,納為同一組織網路 |
|||||
形成共同體的意識 |
合作意願、專業互補、資源共享、環境不穩 |
||||||
作法 |
成立跨域治理事務推動委員會、行政協議、行政契約、合營事業、委任所屬下級機關或委託不相隸屬之行政機關、委託民間團體或個人、行政機關互相協助 |
留言列表